1、鞋码的定义
鞋子的码数是一种表示鞋子大小的尺码单位,通常用数字来表示。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鞋码规范,例如中国大陆采用的是国际标准的欧码(EUR),而美国则采用美码(US)。
在国际标准中,欧码(EUR)是一种以厘米为单位测量鞋子长度的尺码系统,码数计算公式是(CM+1)*3/2。例如说,一个长度为23.5厘米的鞋子的码数就是:
(23.5+1)*3/2=35.25,取整后得到35。因此,235码的鞋子长度为23.5厘米。
2、鞋子尺码的测量方法
要求鞋子大小通常有两个维度:鞋子的长度和宽度。如果你想购买一双适合自己的鞋子,最好的办法是量一下自己的脚的长度和宽度,然后参照尺码表,选择合适的鞋码。
测量鞋长:将脚放在一张白纸上,一只脚一张纸,用笔在脚趾和脚跟的两端画出两条线,再用尺子或卷尺测量两条线之间的距离,单位是厘米。
测量鞋宽:用尺子量脚最宽处的横向距离,这个宽度就是脚的“码数”,即脚的宽度所对应的鞋码。
3、鞋码的不同规范
尽管鞋码是衡量鞋子大小的标准,但是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鞋码规范。在国际上,成人鞋码的规格有欧洲规格(EUR)、英国规格(UK)、美国规格(US)等。其中,US规格是以英寸(inch)作为单位,码数是根据脚长来测量,而EUR则是以厘米(cm)作为单位,码数则由鞋长加上一个常数算出来。
除了这些规格之外,不同品牌的鞋码也可能有所不同。因此,在购买鞋子时,最好的办法是模仿上述鞋码测量方法,选购时还应该多试几双,以确保鞋子的合适度。
4、如何正确选购鞋码
正确选购鞋码是非常重要的,因为太大或太小的鞋子都会给脚带来不适并影响脚的健康。要注意的是,不同的品牌、不同的鞋型可能会有一些微小的差异,因此只看尺码表是不够的。
建议在购鞋时,最好带上自己常穿的袜子,试鞋时走动几步试试鞋子的稳定性,看是否有脱落,是否紧绷。如果感到不舒适则应选购比尺码大一号的鞋子。